1989年,齐奥塞斯库总统夫妇被处决时有一张罕见留影。从照片可见,齐奥塞斯库极为淡定,他妻子却张大嘴巴带杠杆的炒股软件,被吓得嚎啕大哭
1989年12月25日,罗马尼亚塔尔戈维什特军事基地内,一阵尖厉的枪声骤然响起,仿若锐利的刀刃,无情地撕裂了圣诞的宁静。这一天,在仓促成立的特别军事法庭上,罗马尼亚共产党总书记、国家元首尼古拉·齐奥塞斯库和他的妻子埃列娜被判处死刑,随即被执行枪决。这个过程仅用了不到一个小时,从审判到执行,快得令人难以置信
在处决来临的最后一刻,一张珍贵的照片将这两位掌权者生命的终结瞬间定格。照片中,面对黑洞洞的枪口,已经74岁的齐奥塞斯库显得异常平静。他身着深色大衣,目光坚定,仿佛在用这最后的姿态维护着自己作为一国领袖的尊严。而他的妻子埃列娜却完全崩溃了,她张大嘴巴,发出撕心裂肺的哭喊,面容扭曲,与丈夫的镇定形成鲜明对比
这张照片见证了罗马尼亚历史上最具戏剧性的一幕。仅仅一周之前,齐奥塞斯库尚于首都布加勒斯特的共和国广场发表演说,妄图平息全国各地此伏彼起的抗议活动。然而,当演说现场突然传出爆炸声,人群开始骚动时,电视直播画面定格在了齐奥塞斯库惊愕的表情上。这成为了他最后一次公开露面
此后的几天里,这对夫妇仓皇出逃。他们先是搭乘直升机离开布加勒斯特,而后辗转多地,最终在塔尔戈维什特被捕。自1965年开始掌权,直至1989年被处决,齐奥塞斯库在罗马尼亚的统治长达24年之久。然而,就在这个寒冷的圣诞节,他的政权和生命同时走到了尽头
这场审判过程充满争议。特别军事法庭以"种族灭绝罪"、"破坏国家政权罪"等多项罪名对齐奥塞斯库夫妇进行指控。在整个审讯过程中,齐奥塞斯库始终否认这些指控,他坚持认为自己是为了罗马尼亚的利益而奋斗。然而,这些辩解终究未能扭转他的命运。
处决现场的其他细节也被保存了下来。据在场士兵回忆,行刑队开枪的一刻,齐奥塞斯库高唱着《国际歌》,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保持着他的政治信仰。而埃列娜则一直在诅咒着那些背叛他们的人。当枪声响起的那一刻,这对统治罗马尼亚近四分之一世纪的夫妇倒在了军事基地冰冷的地面上
此次处决,不仅让齐奥塞斯库夫妇生命戛然而止,更标志着罗马尼亚社会主义时期的落幕。在随后的岁月里,罗马尼亚走上了市场经济的道路,但这个国家再也没有恢复到齐奥塞斯库时期的国际影响力。那张处决前的照片,永远定格了一个时代终结的瞬间,成为了冷战结束前后东欧剧变最具象征意义的历史见证
回溯齐奥塞斯库的一生,他的起点远比大多数政治家要低得多。1918年,年仅11岁的齐奥塞斯库便无奈背井离乡,前往布加勒斯特的一家修鞋铺做学徒。那时的罗马尼亚,虽然作为协约国赢得了一战的胜利,但普通民众的生活依然困苦。在这个背景下,年幼的齐奥塞斯库不得不过早地担负起养家的重担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初,社会主义思潮在欧洲蔓延。苏联的成功,宛如黑暗中的曙光,使众多欧洲国家的民众瞥见了希望。1933年,齐奥塞斯库相继加入共青团与罗马尼亚共产党,就此开启其政治生涯。这个选择让这位年轻的修鞋匠走上了一条完全不同的人生道路
然而,当时的欧洲正面临着新的威胁。随着希特勒在德国上台,法西斯主义开始在欧洲肆虐。《凡尔赛条约》几近一纸空文,1939年德国入侵波兰,二战由此爆发。罗马尼亚很快也卷入战火,亲德的扬·安东内斯库政权开始掌控国家。在这个关键时期,已经成为共青团全国组织书记的齐奥塞斯库,与乔治乌·德治等人一起,组织了反法西斯运动
1944年是齐奥塞斯库政治生涯的重要转折点。在一次反抗行动中,他被捕入狱。但很快,在罗共的武装起义中,他获救重获自由。此次经历使他在党内赢得更多支持的同时,亦为其日后的政治发展奠定了根基
经过近二十年的政治历练,齐奥塞斯库在1963年成功登上罗共最高领导人的位置。两年后,他在1965年3月的中央全会上当选为罗马尼亚工人党中央第一书记,正式确立了其最高领导人的地位。在随后的时光中,他着手大刀阔斧地推进罗马尼亚的现代化建设
在齐奥塞斯库的领导下,罗马尼亚的外交政策显得格外出色。他采取了一种平衡策略,既与社会主义阵营友好往来,又积极同西方国家开展交往。罗马尼亚成为了第一批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关贸总协定的东欧国家之一,同时也是极少数与欧共体签署贸易协定的社会主义国家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与苏联关系紧张的年代,罗马尼亚扮演了重要的调解角色。齐奥塞斯库政府不仅与中国保持着密切的友好关系,还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独特的桥梁作用。这种灵活多变的外交政策,使罗马尼亚在国际上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然而,这般辉煌宛如昙花一现,未能持久。1989年,东欧剧变的浪潮汹涌而至,罗马尼亚亦被卷入动荡之中。齐奥塞斯库企图借宣布紧急状态来稳定局势带杠杆的炒股软件,却终究在一片混乱之中被迫出逃。他和妻子的逃亡之路最终在被捕中戛然而止,随后便是开篇所述的那场仓促的审判和处决